维公元二00七年八月四日晚十一时三十五分,岁次丁亥六月二十二日子时,家父因严重心脏肿大、房颤形成栓子,致右脑大面积脑梗,抢救无效,驾鹤西去。魂归缈缈,唯余桑梓,儿女撕心裂肺,痛心疾首,一腔悲情,两行酸泪,一时多少言语,竟不知如何诉说……
家父于一九二六年生于绥德四十里铺王家桥村,童年不幸,六岁丧母,家境贫困,孩提时即随祖父,大伯,二伯,一路乞讨落脚于延安市冯庄乡。长工为生,寒九三伏,衣不蔽体,食不果腹,过早的沉重体力劳动压弯了一个未成年人的脊梁。饥饱无着落,早压生活重担又缺少母爱的幼小的心灵,多少辛酸凄然!
十几岁时家父独自离家,只身来到了延安城,靠揽工为生。四七年胡宗南进犯延安时父亲参加了保卫延安的战争,随伍几经辗转为国贡献。现在想来,在那个战火纷飞年代,父亲的性命得以保全,也只能感慨人善天眷顾!
家父一生育有我们一儿一女,小时侯家中不裕,母亲又多病,父亲总是饥饿于自己,饱暖于儿女。那时侯家父在农科所工作,干的都是农活,是“挣工资的农民”。在那个艰苦年代,微薄的工资不足以养家,为了我们的温饱,勤劳的父亲就上山砍柴,下地务农,为家庭想尽办法竭尽全力。泪眼回忆,父亲这辈子从来就没有睡过一次天明觉。记忆中父亲也绝少给自己添过新衣,总是穿着缝了又缝补了又补的衣服,可对我们总是想办法尽量吃好穿好。追忆往昔痛在心头,食难下咽!
父亲没有文化,也没有什么高雅爱好,他就是劳苦大众中的普通一员,是天底下的受苦人。自幼饱偿苦寒,面对世间的纷繁喧嚣他无力应对!父亲从不求人,孤立无援。与世无助,于己无奈,真是叫天不应!小时侯常常听到他深沉的叹息和无言的绝望。一生与人为善,与世无争,忍辱退让,真切得做到了独善其身。
圣人云:“吉莫于知足,苦莫于多愿”,“夫为不争无忧”。父亲对生活易满足,一顿饱饭就能使他的嘴角浮起幸福的微笑,正是受他的这种知足精神的影响,早年生活的拮据并没有打倒我们,在经济贫困的年代,我们还有一个精神幸福美好的童年。
上一篇:清明节祭祖祭文 |
下一篇:祭文大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