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航
清明节文化:以感恩纪念、慎终追远为特质的精神
发布人:花圈网 发布于: 2020/3/16
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。”“春城无处不飞花,寒食东风御柳斜。日暮汉宫传蜡烛,轻烟散入五侯家。”“佳节清明桃李笑,野田荒冢只生愁。雷惊天地龙蛇蛰,雨足郊原草木柔。”
  这些都是关于“清明”的古典诗歌名句。一个民族的诗歌文学,往往是这个民族的心灵世界的写照,反映着这个民族的精神的、灵魂的生活,和其对天地、自然、生命、物事的艺术的和哲学的观照。这些关于“清明”的诗句,就像一面镜子一样,让我们看到了我们民族关于“清明”的文化心理、文化态度和文化民俗。
  “清明”文化体现在我们如何对待自然物事上面。每至清明时节,都是中国人感受自然、感受天人合一的重要时刻。在这个万物复苏的节令里,我们远足踏青,亲近自然,感物惜春,沉静思索,追寻自然法则的真谛。我们与自然对话,我们体悟自然对我们的心灵的影响。我们懂得了尊重自然,自然节律变化让人敬重,让人敬畏。在这个神圣的文化仪式里,我们寄托着追寻春天的新的希望,怀揣着与天地和谐共生的梦想,完成了我们催护新生、迎接新生的精神的灵魂洗礼。
  中国人的“清明文化”,还是以感恩纪念、慎终追远为特质的精神。清明节是中国人集体表达对生命敬重之情的共同时刻。我们认祖归宗,祭奠祖先,缅怀先人,饮水思源,追古怀远,知死乐生。每逢清明,中国人无论身在何处,都会尽量回到故土,到亲人的墓碑前扫墓、祭奠。这种传统节日的文化情结,在中国人心中已深深留下烙印,化作民族的共同记忆。
  文化是一套历史性发展的社会标准和仪式的系统,这些标准和仪式被一代代地传下来,成为我们的文化历史。清明,作为文化节俗的形成,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。作为一种文化,其内涵汇集了儒、道、墨、释诸家的一些思想精髓,储存着我们祖先的自然经验,成为我们民族共同的文化的、伦理的价值观。
  清明节,为什么能够延绵几千年而不绝?是因为它把我们的孤立的经验变成了共同的经验,塑成公共的记忆,从而增进了相互的理解,凝聚了社会的文化认同。还有,是因为它适应了不同的时代,而且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,实现了时代的穿越。它从远古走来,走进我们每一个人、每一个家族、每一段历史和我们民族的心灵生活。我们的清明文化、清明传统、清明情结,还将一代代地传承下去。

上一篇:清明公祭黄帝将举办多项活动
下一篇:清明,不只为过去更为将来
相关资讯:
 ·武汉玉笋山陵园附近花圈寿衣店
 ·黔江区花圈店,悼念逝者,美化生命
 ·道教灵堂布置

客服热线/企业微信号:18939884868
QQ/微信同号:972445352
在线客服咨询
在线客服